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研讨会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26日 10:53 点击:


聚焦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育信息技术时代新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学院的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为学生开启人工智能知识大门,培养他们的相关素养,是培育适应时代需求人才的关键。为此学院2025年3月25日成功举办了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其专业成长。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广东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张俊林副处长陈木荣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林显宁,副院长刘建友,副院长徐礼金以及各教研室主任,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展开热烈研讨。

会议开始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梁玉英详细介绍了将计算机导论课优化升级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内容。原计算机导论课设 48 学时与 32 学时,48 学时还区分计算机与非计算机专业,而新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保留两种学时安排,48 学时不再区分专业,仅在案例选取上依专业灵活调整。

48 学时方案保留 6 学时办公软件模块,新增人工智能模块。学院参考其他高校大纲,结合实际筛选案例,并筹备实验室以保障教学,同时实验环节根据专业特性设置不同选项,如工科可选车间危险行为检测,经管类可选 AI 辅助股票数据预处理。32 学时方案主要面向建设学院,在 48 学时基础上删减,实验聚焦建筑领域,像电梯平面及室内空间图像分割系统设计等。

随后教务处处长张俊林和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林显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表示从理论课来看,着重强调了办公软件与 AI 的融合,同时融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热门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在实验环节,可以依托新建的计算机实验室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两位负责人均认可该方案的整体框架,认为能帮助大一学生初步构建人工智能思维,为后续专业学习筑牢根基。不过,他们也指出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一方面,师资培训迫在眉睫,教师需要尽快熟悉新案例与实验内容;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与各专业的精准适配工作仍需大力推进。张俊林处长强调,后续需尽快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动学院师资培训工作,确保人工智能通识课能够顺利开课,切实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助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迈出坚实步伐。

接着教务处副处长陈木荣就此次会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将计算机导论课升级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改革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验项目类型的多样化,如,验证性、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内容等要做好相应的规划

随后副院长徐礼金从教学内容方面,建议关联当下热点,如国产化软件问题,嵌入 word、excel 等办公软件应用。针对部分案例,可借助公有云、开放大模型等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模型、AIGC 工具中提示词的运用及打造个人能力。

关于实验设计也备受关注,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建友指出应依据专业特点,对现有实验项目进一步优化。例如,针对不同专业,匹配车间危险行为检测、AI 辅助社会经济分析、艺术作品 AI 创作等实验,增强实验针对性。同时,部分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可设为选修,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课余拓展。对于实验中涉及的软件工具,如 PS、Word 的 AI 功能使用,需综合考虑教学版与会员权限问题,确保学生能够便捷应用。

会议的尾声,各教研室主任们从多方面剖析潜在困难与优化方向。在课程目标上,需明确将学生定位为人工智能使用者与开发者,引导其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基础概念、技术原理并形成新思维方式。

通过此次研讨会,学院进一步明确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创新的方向。未来,将以研讨会为契机,不断探索契合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致力于全面提升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工智能素养人才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

     

    邮编:526100


    电话:(0758)8387822(校办)


    电话:(0758)8387888(招办)


    办公室电话:(0758)8387217(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