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二、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道德文化素养和法纪观念,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与合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当掌握良好的信息科学、数理统计基础、计算机系统知识及扎实的编程基础,以及大数据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AI核心原理和AI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思维、AI模型、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以及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集成、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

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专任教师14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专任教师在职称结构上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78%。 3年来,团队教师申报市厅级以上相关教改课题5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通过专利审批25项、公开发表各类科研和教改论文30余篇。

人工智能专业加强与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各自资源、运用各自特长,联合培养高质量人工智能人才。我校与科大讯飞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课程建设方面,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双方按照办学规模发展的需要,共同建设一支校企互补、融合的师资队伍。

专业带头人林显宁,副教授,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理工学院“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算法、软件工程,主持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协同育人项目,1项广东理工学院科技项目,编写教材1卷,获得软著2个。

专业带头人何晓昀,副教授,南粤优秀教师、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的教改成果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挑战杯大赛中获广东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若干发表论文19篇。获得专利授权51项。

专业带头人曾亮,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灰色系统理论。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院级教学团队项目1个。主编教材3部,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自然科学)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期刊6篇,CSCD期刊4篇,北大核心刊物8篇。

专业带头人刘建友,副教授,主要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研教改课题9项。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0篇。

其他成员分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学校,很多都有从事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是一支能胜任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科大讯飞提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师资条件为我院人工智能专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课程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必修课、专业比修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组成。

基础必修课: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导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必修课: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Python程序设计、网络爬虫技术、计算思维、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与Linux系统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专业核心课:机器学习、高性能云计算架构、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

选修课: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编译原理、智能终端软件开发技术、Caffe深度学习框架、数据挖掘基础、大数据运维平台技术、数据服务技术、智能数据可视化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导论、密码学基础、嵌入式系统。

实践课:军事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计算思维综合实践、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综合实践、Python与网络爬虫技术综合实践、高性能云计算架构实践、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实践、计算机视觉实践、人工智能行业调查、人工智能公司岗前培训、人文与科技素养、智能企业见习、数字系统开发项目实践、智能数据可视化技术实战、智能机器人项目实践、计算机视觉项目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条件

人工智能专业共建有1个移动计算实验室、4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10个计算机软件实验室、2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1个计算机综合布线实验室、4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2个电路实验室、2个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1个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电工实习实验室、2个大学物理实验室等30个实验、实训室。另外,本专业还可充分利用校内智能制造研究所、机器视觉及智能检测研究所和科大讯飞AILAB实验室等实验资源进行各类实验和实训。学院配置专职实验教师16人,实验室总面积6490平方米,实验室设备总资产1506万元,

另外广东理工学院与科大讯飞围绕人工智能实践课程体系和职业场景,共建了人工智能实践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孵化器及人工智能专业实践室。包含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实验资源包、实验室终端等软硬件设备,科大讯飞提供了《认知智能》《感知智能》等课程资源包、提供了全套智能设备实验套件和物联网设备实验套件。


七、专业特色

人工智能专业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密切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注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平台构建、操作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和系统设计,拓展行业应用,立足肇庆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地方和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与产业交叉融合,与多学科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本专业不断加强与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各自资源、运用各自特长,与科大讯飞等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实践课程体系和职业场景,共建了人工智能实践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孵化器及人工智能专业实践室。深度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实施提升大学生专业应用型和创新能力。


八、就业前景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缺口很大,据人社部2022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拥有众多的工作岗位。

就业面向:金融证券、医疗卫生、电商服务、安防监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开发、股价预测、量化分析、智能问答、精准营销、人脸识别、智慧城市、智能质检、推荐系统等工作,在应用系统开发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工作。

工作岗位: 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图像与视觉处理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的岗位等。就业方向包括:

1)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要求能够深入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的个性化业务需求,理解对应领域相关算法原理及适用场景。侧重于公文自动生成、报告自动生成和识别、传媒新闻字幕自动生成与识别、语音智能监控等相关工作岗位

2)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方向,要求熟悉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如检测、跟踪、分类、3D视觉与图像处理等。侧重于图像识别、3D视觉、图像缺陷检测、物流图像识别、特定图像识别等相关工作岗位

3) 语音识别方向,要求能够深入分析语音合成及识别等方面的需求,能够构建用于多种使用场景的语音识别、合成模型。侧重于语音输入,物流配送机器人等控制相关的工作岗位。

4)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相结合,要求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工具、思维和算法,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能力,侧重于人工智能教育、IT技术咨询和培训等相关服务工作。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广、发展空间大,就业待遇优越、工作环境好,相关岗位人才长期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