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宗旨
1. 推动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化教学模式
2. 提升教师AI工具应用能力与教学创新能力
3. 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打造数字化教学示范案例库
二、参赛对象
信息技术学院全体教师(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鼓励跨教研室组队);团队上限3人,可邀请企业导师/教育技术专家作为顾问。
三、比赛赛道及要求
赛道一:AI+课程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AI赋能的完整课程教学方案,展示AI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参赛要求:
1.课程选择
参赛者需选择一门具体课程(如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并围绕该课程设计AI赋能的教学方案。
2.教学设计内容
n AI工具应用场景:明确AI工具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代码自动批改、智能问答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
n 教学流程设计:详细描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括AI工具的使用方式)、教学活动安排等。
n 教学效果评估指标:设计可量化的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如学生学习成绩提升、课堂参与度、学习满意度等。
3.提交形式
n 教学设计文档:Word文档,包含课程概述、AI工具应用场景、教学流程、评估指标等内容。
n 说课视频:5分钟以内的视频,参赛者介绍教学设计方案,重点阐述AI工具的应用和教学创新点。
赛道二:AI教学工具开发
目标:开发适用于教学场景的轻量化AI工具,或对现有AI工具进行教学化改造。
参赛要求:
1.工具开发
n 轻量化AI工具开发:参赛者需开发适用于教学场景的AI工具,如自动出题系统、智能体、智能辅导工具等。
n 现有工具教学化改造:对现有AI工具(如GPT、文心一言、智谱等)进行教学化改造,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
2.功能要求
n 工具需具备明确的教学功能,如智能批改、个性化推荐、实时反馈等。
n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
3.提交形式
n 可运行程序/工具包:提供可运行的程序或者工具包,若已在线上平台发布可提供超链接,确保在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上能够正常运行。
n 使用说明文档:详细说明工具的功能、操作步骤、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赛道三:AI+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目标:设计并展示AI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学生端体验反馈。
参赛要求:
1.案例设计
n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AI实验教学案例,如用机器学习可视化工具讲解算法原理、用生成式AI开展互动式教学设计、用智能编码助手进行实时编程教学等。
n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实验教学的步骤、学生参与方式、AI工具的使用过程等。
2.学生体验反馈
提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体验反馈数据,如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评价、学习成果展示等。
3.提交形式
n 实验案例文档:Word文档,包含实验背景、实验目标、实验过程、AI工具应用、学生体验反馈等内容。
n 现场展示:参赛者需进行5-10分钟的现场展示,通过PPT或实际操作演示AI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四、赛程安排
阶段 | 时间节点 | 内容安排 |
筹备阶段 | 第1-2周 | 发布比赛细则,组织AI教学工具培训 |
初赛阶段 | 第3-6周 | 作品提交与线上评审 |
决赛阶段 | 第7-8周 | 现场展示答辩+评委互动 |
总结阶段 | 第9周 | 优秀案例巡展、资源入库 |
五、评审标准
赛道 | 评价要点 |
赛道一 | 教学设计文档合理性、规范性(30分) |
AI工具应用创新性(30分) |
教学效果评估指标的科学性(20分) |
说课视频的表达清晰度(20分) |
赛道二 | 工具的功能实用性(30分) |
AI技术的应用深度(20分) |
界面友好度和操作简便性(20分) |
使用说明文档的完整性(30分) |
赛道三 | AI技术应用的创新性(25分) |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20分) |
教学效果与学生体验(20分) |
实验案例文档的规范性、创新性(20分) |
现场展示的效果(15分) |
六、奖励机制
• 奖项设置:
✔ 一等奖3名(各赛道1名)
✔ 二等奖6名(各赛道2名)
✔ 优秀案例奖若干
奖励形式:
▸ 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 优先推荐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 优秀作品纳入学院教学案例资源库
七、配套支持
1. 技术培训:赛前派选参加关于AI赋能教学各类培训
2. 资源支持:根据需求支持购买相关大模型平台的短期会员
八、成果转化
1. 编撰《AI赋能教学优秀案例集》
2. 开展获奖案例全院示范课观摩活动
3. 孵化5-6个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信息技术学院
2025年3月3日
附件1:AI+教学设计文档模板
附件2:AI教学工具开发说明文档模板
附件3:AI+实验教学案例设计模板
附件4:报名表